?te壞特是個準醫生,拿到了金曲獎,你會不敢給他開刀嗎?
這個發言,可以看到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李錫錕教授的認為來自於斜槓與專精,他認為直言只有堅守崗位的人才有機會讓專業發光發亮。
不論斜槓是否會危害到專業,其實我看見的是世代認知差異產生的衝突,這個衝突事實上可能也在你我身邊上演,不同時代成長背景,造就了不同思考的腦袋。
我想到以前在媒體工作時,認識的斜槓始祖應該是梁赫群和趙正平大哥,他們兩個都是在製作公司,幕後做得十分卓越的前輩;然後後來因緣際會跨足了藝人,幕後工作經驗讓他們知道怎麼樣最有節目效果,加上本身獨具特色的個性,斜槓幕前使他們工作更加發光發亮,後來就成為了主持咖和電影咖。他們如果一直執著在幕後,大概隨著台灣電視節目蕭條,現在就在喝西北風,不可能賺到更多財富和知名度。
我認識一個醫生,現在在運動和減重專業上很有名聲,但是在他回歸醫生道路前,曾經放逐自己在國外組樂團,去追逐自己當下想要的人生;在得到身心靈上的滿足後,決定回到執業醫生時,可以更加沒有遺憾感的、專精的在醫生道路上奔馳。
老一輩的人,不太苟同年經世代在人生道路上出現岔路與拐彎:
停學是在自甘墮落嗎!
留級一年人生就落後他人一大截了知道嗎!
不專攻升學科目卻把時間放在運動美學娛樂是在枉顧人生!
放棄傳統眼光中高社會地位職業轉而去追求偏向娛樂美學的都是背叛了父母栽培!
你不一年365天鑽研專業就是對不起你的專業和產業前輩!
.
.
.
這是典型世代的隔閡,也是傳統世代給予下一代的情緒勒索!
也可能因為過去他們苦哈哈的才能變成業內翹楚,就不願意相信多元發展反而更促進專業蓬勃。
其實我們可能也在如此逼迫自己的下一代,要他們按照自己的期望與規範生活,想著「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時代正因為網路、社群、疫情而快速轉變著,誰又知道哪樣的模式才是真正的好?
#扼殺了靈魂自由_才是抑制專業_阻止一個人發光發亮最大的殺手!
我認同如果真的要很專精必須要投入所有心力,但是這不代表在找到自己想要真正專精的專業前,人生不能短暫休憩或是轉個彎;我也認為許多專精於領域的人思考會越來越狹隘,這就是一體兩面,因為沒去接收其他領域的聲音與觀點。
轉彎、多元學習發展,會帶來的是嶄新觀點與不同思維大腦,這都會有助於自己真正專業的發展,培養出「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面向」之能力。
那麼說到底,又何必用自己的觀點,去批判他人的多元人生呢?
其實我也認為教授說的部分有道理,但我覺得尤其面對下一世代,真的不能再用這種「諄諄教誨」的方式了,這是對自己的警惕!
話說回來,如果說專業與快樂誰比較重要,在經歷許多生死交關之後,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快樂」;人生經不起後悔,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即使跌到了,也總比悔恨闔上眼睛前沒有放手一博歸順於靈魂的人生。
(哎我想著斜槓這件事~~要不是很會斜槓,可能在我老公中風時、三級警戒時、現在自己暫時無法運動教學時,就一人垮一家子垮了吧~~嘖~~)
放張想像自己未來變賽車手的照片,想追求的幹嘛不去追?